成语拼音:miáo ér bù xiù
成语解释: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繁体字形:苗而不秀
英文翻译:corn which does not bear grain
苗:1.初生的种子植物,有时专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幼苗。青苗。麦苗儿。豆苗儿。蒜苗。韭菜苗。间苗。补苗。2.事物显露出来的迹象:苗头。矿苗。3.后代:苗裔。他们家就这一根苗儿。4.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苗。猪苗。5.疫苗:牛痘苗。卡介苗。6.(苗儿)形状像苗的东西:火苗儿。7.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你听说过"苗而不秀"这个成语吗?它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明明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苗,却迟迟等不来金黄的稻穗。朋友小李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从小展露绘画天赋,大学却选了会计专业,现在整天对着财务报表发呆,画笔都积了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苗而不秀"的现象呢?核心问题在于发展过程的中断。就像培育新品种需要持续观察调整,人的成长也需要稳定的环境支持。前年我们小区搬来的钢琴神童圆圆就是个反例,她妈妈虽然严格,但懂得根据孩子的状态调整教学方式,现在小姑娘已经能开小型演奏会了。
有人认为这是命运使然,我倒觉得更像养护方法的问题。最近在公园遇到退休的张老师,他说现在的家长常犯两种错误:要么像修剪盆景般过度干预,要么像种仙人掌般放任自流。其实培养兴趣就像养多肉植物,既要定期浇水,又要懂得适时放手晒太阳。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那些突破"苗而不秀"困境的人,往往都找到了合适的生长土壤。表姐的女儿原本害怕当众讲话,加入辩论社后,在教练"每周进步1厘米"的理念指导下,去年竟拿了市级比赛银奖。这让我想起农谚说的"三分种,七分管",关键不在起跑多早,而在持续耕耘。
下次看到邻居家孩子放弃学了五年的小提琴,别急着下结论说"不是这块料"。也许换位思考下:是不是该调整练习方式?或者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就像农人发现秧苗长势不好,最先检查的是土壤酸碱度,而不是责怪种子质量。每个生命都有开花的权利,只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