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u
  • yàn
  • h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ǔ tóu yàn hàn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成语出处: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相貌威武

繁体字形:虎頭燕頷

英文翻译:mighty generals

虎头燕颔的意思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颔:1.下巴。2.点头,表示同意:颔首。

成语评论

虎头燕颔”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担心,咱们先拆开来看。虎头,指的是像老虎一样威猛的头部;燕颔,则是像燕子下巴一样线条优美的轮廓。合起来,通常用来形容人相貌堂堂、气度不凡,既有威严感,又不失优雅气质。比如:“新来的项目经理虽然年轻,但虎头燕颔的仪态,让团队瞬间感受到他的专业气场。”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形容外貌吗?”其实不然。除了表面形象,它更多指向内在气质的外显。举个职场例子:“她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虎头燕颔的神态里既有管理者的果决,又带着学者的儒雅,听众不知不觉就被折服。”这里既没有直接描述五官,却传递出综合气质的立体感。

当代社会是否还需要这类传统形容?我个人认为,在快餐式沟通盛行的今天,这类成语反而能成为表达利器。它们像调色盘里的高级灰,既保留文化韵味,又能精准传递复杂意象。比如描述跨界创业者:“科技宅的外表下藏着虎头燕颔的魄力,代码和商业计划书在他手里奇妙融合。”这种表达既鲜活又富含信息量。

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关键在把握“刚柔并济”的尺度。就像水墨画讲究浓淡相宜,用“虎头燕颔”时要避免刻意堆砌。比较自然的用法是:“老爷子八十高龄仍保持着虎头燕颔的风采,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聊起京剧时眼里闪着少年般的光。”这种描述既符合成语本意,又让形象跃然纸上。

语言就像活水,成语则是水底的鹅卵石。当我们说“他虎头燕颔地走进会议室”时,其实在传递比“自信”更丰富的层次——那是一种经岁月沉淀的从容,糅合着能力带来的底气。下次想夸奖别人的综合气质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虎头燕颔的造句

  1. 造句 “虎略龙韬”“虎踞龙盘”“虎背熊腰”“虎头燕颔”这些带有褒义的成语,显示了人们对虎的喜爱。
  2. 造句 想虎头燕颔,自鼎鱼幕燕,拥燕侣莺俦,更燕翼贻谋。
  3. 造句 大门外等候着三十来人,为首一人虎头燕颔,猿臂狼腰,骑着一匹白马,穿着一身酱红色的战袍,没拿着武器,但是背后鼓鼓囊囊的,很显然是安藏的飞刀。
  4. 造句 绝对错不了,他的眼睛和师傅的眼睛一模一样,而且他的面相长的也和师傅说的一样,虎头燕颔的,相信我!绝对错不了。
  5. 造句 念歌莺舞燕,常环肥燕瘦,纵五雀六燕,恐鹰拿燕雀;想虎头燕颔,自鼎鱼幕燕,拥燕侣莺俦,更燕翼贻谋。
  6. 造句 军士尽职事,继之九把描金伞,逍遥马上坐着一位三山帽、大红袍、碧玉带、皂朝靴、铁面剑眉,虎头燕颔,不是别人,就是明山和尚。
  7. 造句 却说陈留郡己吾县中,有一员豪杰,姓典名韦,生得身高八尺,腰大十围,虎头燕颔,河目海口,形貌魁梧,膂力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