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zhě jūn jí
成语解释:麕:通“群”,成群。形容观看的人数众多
成语出处: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
繁体字形:观者麕集
英文翻译:A collection of babblers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麕:[jūn]同“麇(jūn)”。[qún]同“麇(qún)”
集:1.集合;聚集:汇集。齐集。集思广益。惊喜交集。2.集市:赶集。3.集子:诗集。文集。全集。地图集。4.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影片上下两集,一次放映。三十集电视连续剧。5.集合6.的简称。7.姓。
走在热闹的街市,忽见杂耍艺人翻起筋斗云,路人们立刻驻足停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这场景用"观者麕集"形容再贴切不过——"麕"指成群獐鹿,比喻人群像受惊的鹿群般突然聚集,又带着天然的秩序感。
这个成语为何常用来描述围观现象?细看"麕"字就藏着答案。獐鹿本是警觉性极高的动物,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集体行动。正如现代街头,一则趣闻、一场表演甚至交通事故,都可能触发群众的好奇本能,形成瞬间的围观圈层。上周社区消防演练时,云梯车刚架起来,转眼间周边阳台就探出二十几个张望的脑袋。
在直播盛行的今天,"观者麕集"有了新注解。某主播在夜市挑战大胃王,手机屏幕里实时飙升的观看数据,恰似电子化的"数字麕群"。有趣的是,这种聚集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当镜头转向其他内容时,观众又像受惊的鹿群般四散而去。
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始终被这类成语的"动态感"吸引。相比静态的"人山人海","观者麕集"既包含聚集的突发性,又暗藏随时可能解体的张力。这种语言智慧提醒我们:面对群体性关注时,既要理解其自然发生的合理性,也要警惕非理性的跟风效应。
早市鱼摊前的讨价还价声渐起,方才围观的群众已三三两两散开。成语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古老场景的定格,更是流动现实的镜像,映照着人类亘古不变的好奇天性与群体行为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