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zhě rú dǔ
成语解释: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繁体字形:觀者如堵
英文翻译:spectators stood round like a wall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堵:1.堵塞:把窟窿堵上。你堵着门,叫别人怎么走哇?2.闷;憋气:我要不跟他说说,心里堵得慌。3.墙:观者如堵。4.用于墙:一堵墙。5.姓。
“观者如堵”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想象一下,某个周末的公园里,一位街头艺人表演喷火杂技,周围的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连路过的外卖小哥都忍不住停下电动车探着脖子看——这不就是“观者如堵”最生动的画面吗?
为什么人们会被这个词吸引?其实它背后藏着人类天然的好奇心。比如小区门口两辆自行车剐蹭,明明只是轻微碰撞,十分钟后却堵了半条街,路过的阿姨大爷们踮着脚张望,仿佛错过什么年度大戏。这种场景里,“观者如堵”既描述了人群密度,也暗含了事件本身的戏剧性。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手机看直播了,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我倒觉得恰恰相反。上周商业广场的明星签售会上,尽管粉丝们举着手机拍摄,但现场人潮涌动的震撼感,依然让“观者如堵”比屏幕里的弹幕更有冲击力。就像吃火锅时手机先“消毒”的仪式感,线下的围观永远有独特的魅力。
换个角度想,这个词还能用在历史场景中。比如《清明上河图》里虹桥段落的市井百态,画师用笔墨定格了宋朝百姓“观者如堵”的日常。放在今天,这种集体围观可能转化成网络热搜的千万点击量,但踮脚张望的肢体语言,八百年来似乎没怎么变过。
不过也要注意使用边界。去年跨年夜外滩的人流管控事件提醒我们,当“观者如堵”演变成安全隐患时,这个成语就变成了预警信号。就像煮汤时火候太旺会溢锅,热闹与危险有时只隔着一道人墙的距离。
下次遇到街头象棋对弈被围得密不透风,或是网红餐厅开业时的长队,不妨观察围观者的表情。有人眉头紧锁仿佛在研究棋局,有人举着自拍杆像在完成某种行为艺术——这些细节让“观者如堵”不再是个平面化的成语,而变成社会观察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