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zhě rú dǔ qiáng
成语解释: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繁体字形:观者如堵墙
英文翻译:A wall of spectators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堵:1.堵塞:把窟窿堵上。你堵着门,叫别人怎么走哇?2.闷;憋气:我要不跟他说说,心里堵得慌。3.墙:观者如堵。4.用于墙:一堵墙。5.姓。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观者如堵墙”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射义》,字面意思是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形容某件事吸引了大量人群驻足观看。比如古代街头卖艺的杂耍表演,或是现代明星走红毯时,常常会出现“观者如堵墙”的景象。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热闹的场合吗?”其实不然。比如某小区突然出现一只罕见的彩色蝴蝶,居民们纷纷探头张望,这时也能说“观者如堵墙”。它更侧重于描述聚集观看的行为本身,而非事件的性质。
试想这样的场景:科技展会上,某企业展示了会写书法的机器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参观者把展台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感叹:“真是观者如堵墙啊!”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古韵,又贴合了现代科技语境,可见其生命力。
有意思的是,在短视频时代,“观者如堵墙”有了新形态。某网红景点打卡视频下,弹幕层层叠盖画面,网友戏称“这算不算数字版的观者如堵墙”?这种古今交融的用法,恰恰说明成语需要与时俱进地理解。
个人认为,围观现象本身折射着人类的社会性本能。就像小时候见着路边有人下棋,总会不自觉地凑上去看两步。这种集体注视既可能催生良性互动,也可能造成盲目从众,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保持理性观察的距离。
下次看到街头有人群聚集,不妨先驻足想想:这是值得加入的“观者如堵墙”,还是需要绕开的从众陷阱?成语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映照世道人心的活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