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f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豪放不羈
英文翻译:being vigorous and unrestrained
豪:1.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英豪。文豪。2.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豪放。豪爽。豪迈。豪言壮语。豪雨。3.指有钱有势:豪门。豪富。4.强横:豪强。巧取豪夺。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羁:1.马笼头:无羁之马。2.拘束;束缚:羁押。放荡不羁。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羁留。羁旅。
“豪放不羁”这个词儿,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大侠的标配。比如张三丰挥着袖子说:“江湖路远,何必拘泥!”——这就是典型的“豪放不羁”。但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楼下早餐店老板王叔就是个例子,别人卖豆浆都是按杯算,他偏要拎着大铁壶往客人碗里倒,边倒边喊:“喝饱为止,别跟钱过不去!”
有人可能要问:这种性格会不会显得没分寸?其实关键在于“收放自如”。你看李白写“天生我材必有用”,狂得理直气壮,但人家确实有真才实学撑着。就像现代职场里,敢在会议上拍着桌子说“这个方案必须改”的同事,要是没两把刷子,早被老板请去喝茶了。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豪放的人往往自带“破圈”属性。前些天遇到个搞当代艺术的老哥,把油漆桶往画布上踹,自称是“行为艺术”。虽然看不懂,但围观群众都乐呵呵地拍照——这种打破常规的劲儿,不就是“不羁”的最佳注解吗?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性格就像辣椒面,撒多了容易呛嗓子。
突然想到个问题:豪放不羁和没教养怎么区分?其实就差层窗户纸。我二舅当年参加婚礼,把白酒当白开水喝,喝完还非要上台唱摇滚,这算豪放;但要是他喝完酒掀桌子,那就是撒酒疯了。所以说真正的豪放带着分寸感,就像风筝飞得再高,线头始终攥在手里。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反差:越是规矩多的行业,豪放派反而容易出头。认识个程序员朋友,上班穿汉服敲代码,会议室里摆功夫茶具,结果甲方特别喜欢找他聊需求。可能现代人骨子里都渴望打破点啥,就像吃惯外卖的胃,偶尔闻到街边烤红薯的焦香,反而觉得亲切。
要是让选个最贴合的成语,我投“快意恩仇”一票。不过得加个前提:得活在能承担后果的时代。就像现在年轻人辞职信写“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看似潇洒,其实要么有存款傍身,要么有技能防身。豪放不羁从来不是愣头青的专利,而是清醒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