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àng l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指行为放纵
繁体字形:放浪不羈
英文翻译:bohemian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羁:1.马笼头:无羁之马。2.拘束;束缚:羁押。放荡不羁。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羁留。羁旅。
“放浪不羁”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自由洒脱的形象。比如《红楼梦》里的柳湘莲,宁愿游山玩水也不愿接受家族产业,朋友劝他“该收收心了”,他却笑答:“笼中鸟吃得再饱,也不如野雀啄一粒糙米香。”这种挣脱世俗框架的选择,正是放浪不羁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放浪不羁就是完全不管责任吗?其实不然。宋代词人辛弃疾年轻时“醉里挑灯看剑”,看似狂放,实则心怀家国。就像现代职场中,有人穿着休闲装敲代码,表面随性,实际工作效率反而更高。放浪不羁的核心,在于用自己认可的方式专注真正重要的事。
我曾在云南见过民宿老板老周,他辞去高管职位后在洱海边开客栈。有客人问他后不后悔,他指着屋檐下的风铃说:“以前开会盯着PPT上的饼,现在看着真正的苍山云卷云舒。”这种选择看似任性,实则是把人生主动权握在手里。放浪不羁的真谛,或许就是既不被他人定义的成功绑架,也不被刻意的叛逆束缚。
当代年轻人流行“躺平”和“斜杠青年”现象,本质都是放浪不羁的不同表现形态。有人觉得这是逃避,我倒认为这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必然。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令狐冲,喝着酒唱着歌,关键时刻却能坚守道义。真正的放浪不羁,从来不等于浑浑噩噩,而是清醒地选择自己的生存姿态。
最后想到李白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千年后依然让人心头一震。这种精神气韵,或许就是我们对抗生活程式化的一剂良药。毕竟人生不是填空题,没有标准答案的活法,只要自己活得真切痛快,谁说非要按部就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