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ǐ bù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
繁体字形:跬步千裏
英文翻译:step by step one goes as far as a thousand li
跬: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埠”(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跬步千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讲的道理特别实在:再远的路,只要一步步走,总能到达终点。举个例子吧,小张想学编程,但完全零基础。他一开始连代码符号都看不懂,但每天下班后抽半小时看教程,哪怕只弄懂一个概念,半年后居然能自己写个小网页了。这种“每天半小时”看起来不起眼,但时间一长,效果就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每天做这么点小事,真能改变什么吗?”其实这和存钱罐原理差不多。你每天扔几个硬币进去,一开始罐子总是轻飘飘的,但过个三五年打开,可能就攒够一次旅行的钱了。关键不在于每次存多少,而在于持续不断的积累。
我有个朋友想健身,最初连1公里都跑不动。他给自己定的规矩特别简单:每天比前一天多跑10秒。三个月后再见面,他已经能轻松完成5公里晨跑。这种“每天进步一丁点”的策略,完美诠释了跬步千里的智慧——目标太大容易吓退人,拆解成小步骤反而更容易坚持。
工作中也常见这种情况。比如市场部要做年度推广方案,如果总想着“必须做个轰动全城的创意”,反而容易卡壳。但要是先列大纲,再填内容,每天完善一个板块,最后往往能交出超出预期的成果。这种“积木式工作法”其实就是在实践中运用跬步千里的思维。
有人担心“慢慢来会不会落后”,这其实是个误区。就像马拉松比赛,前期冲太猛可能中途体力不支,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最重要。我观察过很多行业的优秀从业者,他们未必是天赋最高的,但绝对是把“持续精进”贯彻得最彻底的。每天比别人多琢磨10分钟专业问题,三年后可能就是专家和新手的区别。
说到底,跬步千里不是要人当苦行僧,而是教我们换个角度看目标。就像拼图游戏,每次只专注拼好眼前的那一块,不知不觉整幅画面就完整了。这种“日拱一卒”的智慧,或许才是应对复杂时代最靠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