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mǎ niú
成语解释: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出处: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盗侠》:“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不相干的事
繁体字形:風馬牛
英文翻译:Wind Horse cattle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小张在会议上突然聊起自己养的宠物龟,同事老王一脸懵地嘀咕:“你这话和项目进度有什么关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里生动展现了话题跳跃时的尴尬——就像马和牛本来就不是同类生物,硬凑在一起自然不对劲。
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人用‘风马牛’而不是其他动物?”其实《左传》里的原意是说齐楚两国距离远到“牛马发情走失都不会跑错地方”,后来才演变成形容事物毫无关联。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突然背诵唐诗三百首,观众的反应八成是:“这和卖羽绒服风马牛不相及啊!”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什么呢?我曾见过新人写简历时把“擅长做红烧肉”和“精通数据分析”并列,这就犯了逻辑断层的毛病。就像把火锅底料配方和量子物理论文装订成册,编辑绝对会批注:“这两部分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建议分开装订。”
现在有个有趣现象: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风马牛相及”。有次听到邻居阿姨吐槽:“我家老头非要在阳台上种辣椒,这和物业管理条例风马牛相及嘛!”其实她恰好把意思说反了。这种语言现象折射出成语的演化规律——就像河水流经不同地貌会改变形状,词语也会随着时代产生新变种。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巧妙运用?试着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比如解释区块链和传统会计的区别,可以说:“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与传统会计的复式记账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服务于价值记录这个核心功能。”这种对比既保留成语的犀利感,又增添了专业深度。
语言就像活的生态系统,成语的使用既需要尊重本源,也要适应新土壤。下次当你在短视频里看到美妆博主讲解微积分,不妨笑着评论:“这个跨界组合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却意外有趣。”既点出内容的反差萌,又展现了语言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