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 niú jīn jū
成语解释: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成语出处: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宾语、定语;讥讽人不懂得礼节
繁体字形:馬牛襟裾
英文翻译:a dressed up horse or ox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襟:1.上衣或袍子的胸前部分:大襟。对襟。2.有连襟关系的:襟兄。3.胸怀;抱负:襟怀。襟抱。
裾:1.衣服的大襟。2.衣服的前后部分。
“马牛襟裷”这个成语乍听奇怪,但仔细琢磨很有意思。它原意是指马和牛穿着人的衣服,比喻人徒有外表而无真才实学。比如在职场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每天西装革履、谈吐文雅,但遇到实际问题就手足无措,这不正是“马牛襟裾”的典型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其实这与现代社会对形象包装的过度重视有关。就像直播行业里,某些主播用夸张滤镜和剧本表演营造完美人设,可一旦关掉美颜功能,真实能力就暴露无遗。这种虚有其表的生存方式,短期或许能吸引眼球,但终究经不起时间考验。
换个生活场景来看,家长群里也藏着不少“马牛襟裾”的例子。有些父母热衷在朋友圈晒孩子获奖证书,私下却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教。这种重面子轻里子的教育方式,反而可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外在装饰再华丽,都比不上扎实的内在积累。
我个人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给当代人最直接的启示是:与其花精力粉饰门面,不如沉下心修炼内功。就像网购时收到的过度包装商品,拆开层层装饰后,真正决定去留的还是产品质量。生活中那些真正让人敬佩的,往往是衣着朴素但专业过硬的技术骨干,或者不修边幅却著作等身的学者。
当然,注重外在形象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就像参加面试既要穿着得体,更要准备好真材实料。毕竟“马牛襟裾”讽刺的不是得体装扮,而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态。当我们既能保持体面形象,又能持续提升专业能力,自然就能摆脱这个成语的负面标签。
说到底,这个诞生于农耕时代的成语,在数字时代依然能引发共鸣,恰恰说明人性中某些弱点始终存在。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内外兼修的重要性。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真实的实力就像沙滩上的脚印,潮水退去时终将显露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