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zhī
  • wèi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语解释: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英文翻译:It's a pity to give up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味:1.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味道。滋味。甜味儿。津津有味。2.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味。香味儿。这种味儿很好闻。3.意味;趣味:文笔艰涩无味。这本书越读越有味儿。4.指某类菜肴、食品:腊味。美味。野味。山珍海味。5.辨别味道:体味。6.用于中药: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惜:1.爱惜:珍惜。惜寸阴。惜墨如金。2.可惜;惋惜:痛惜。3.吝惜;舍不得:惜别。惜力。不惜工本。

成语评论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八个字,听起来像不像你抽屉里那件穿旧了的衬衫?明明已经起球变形,但总想着“万一哪天能当家居服呢”。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描述了一种典型的选择困境——某个事物价值模糊,留不留都让人纠结。

比如职场中的例子:小张每天处理重复性报表,工作像嚼了半小时的口香糖。想辞职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岗位,这种“鸡肋”状态让他失眠半个月。这时候不妨自问:这份工作是否真能带来成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该像清理过期食品一样果断行动。

再来看消费场景。李阿姨家堆着三台旧手机,屏幕裂得像蜘蛛网,充电得找特定角度。每次想扔掉,总被“当年花了两千块”的念头拦住。其实不妨换算成时间成本:留着它们每年要多擦三次灰尘,十年就是三十次,这个账怎么算更划算?

有意思的是,现代人还面临“数字鸡肋”。云盘里存着500G没看过的电影,关注的300个公众号半年没点开。这些东西不占物理空间,却悄悄消耗注意力。这时候需要做个“数字断舍离”,就像给手机内存做深度清理。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人们对有形物品容易决断,对无形的关系或习惯更难割舍。比如明知某段社交只是在尬聊,却因为认识多年而勉强维持。这就像保留着过期的地铁票,虽然用不上,但总觉得承载着某种记忆。

破解这种困局的关键在于建立价值标尺。试着给事物打分:从-5分(完全消耗能量)到+5分(明显提升生活),-3分以下的东西就该考虑放手。这个方法我亲自试过,上个月处理掉18件“鸡肋物品”,客厅顿时宽敞得像刚做完瑜伽。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家里有没有什么物件,每次看到都会皱眉,但始终下不了决心处理?不妨现在环顾四周,找出最刺眼的那件,或许这就是你今天的“断舍离”入门课。生活中的很多纠结,其实都是成长的机会。学会取舍,才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