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ǒu
  • dào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ǒu dào jī míng

成语解释: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繁体字形:狗盗鶏鳴

英文翻译:The crow of a dog

狗盗鸡鸣的意思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成语评论

狗盗鸡鸣”这个成语,原意指的是小偷小摸的行为,后来常被用来比喻用不正当手段达成目的。比如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会和‘鸡鸣’‘狗盗’联系起来呢?”其实,古代故事中常有“鸡鸣”报晓和“狗盗”偷窃的情节,两者结合便成了对“旁门左道”的隐喻。

举个例子:小张为了升职,偷偷在同事的项目报告里动手脚,结果被领导发现后批评道:“靠狗盗鸡鸣的手段,就算一时得逞,最终也会失去信任。”这段话用成语点破了投机取巧的危害,提醒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在意这种老说法吗?”实际上,职场中的“捷径思维”从未消失。比如某网红通过抄袭他人创意走红,短期流量暴涨,但被揭穿后账号迅速被封——这和成语警示的道理如出一辙:虚假的繁荣经不起时间考验。

我个人观察到,互联网时代让“狗盗鸡鸣”有了新形态。比如某些自媒体账号靠标题党吸引点击,虽然能获得短期关注,却损害了长期信誉。这让我想到:当我们追求效率时,是否也该守住底线?毕竟真正的能力建设,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

再看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里有人总爱占邻居便宜,今天借酱油不还,明天蹭WiFi不缴费。王阿姨忍不住摇头:“这些狗盗鸡鸣的小算计,省下的不过是芝麻绿豆,丢掉的可是人情味儿。”这种接地气的用法,让成语穿越千年仍充满生命力。

或许有人问:“难道所有‘非常手段’都是错的?”关键要看动机与结果。就像紧急情况下,医生为救人而突破常规流程,这属于灵活应变而非“狗盗鸡鸣”。成语真正反对的,是损人利己的短视行为,而非创新突破。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理解:真正的成长如同种树,根扎得深才能枝繁叶茂。与其费心琢磨如何“鸡鸣狗盗”,不如把精力投入自我提升。毕竟,阳光下的成功,远比阴影里的捷径更令人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