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shǒu jiù fù
成语解释: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
繁体字形:束手就縛
英文翻译:stand still to be bound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缚:1.捆绑:束缚。作茧自缚。手无缚鸡之力。2.姓。
“束手就缚”这个成语,你或许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人明知失败还要放弃抵抗?”其实这背后可能有更深层的逻辑。
举个历史故事:南宋末年,文天祥面对元军围城时选择投降,看似是“束手就缚”,实则是为了保全城中百姓性命。这种情况下,主动放下武器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就像现在有人工作中遇到强势领导,暂时退让不一定是认输,而可能是等待更合适的反击时机。
另一个生活场景:朋友借钱不还,你反复催讨无果后不再追究。这算不算“束手就缚”?其实要看动机——若你是为了避免关系破裂而主动停止追讨,反而体现了处理人际矛盾的智慧。就像谈判桌上,有时看似让步的行为,实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束手就缚等于懦弱吗?答案是否定的。主动选择妥协往往需要理性判断,比如创业者面对投资方不合理要求时,暂时接受条款换取发展机会,这种策略性妥协反而展现了全局观。就像下象棋时“弃车保帅”,表面被动实则掌控着节奏。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应重新理解这个成语。在职场竞争中,年轻人常面临“硬刚到底”还是“适时收手”的抉择。比如项目推进遇阻时,与其耗费资源死磕,不如暂时调整方向。这种灵活应变,恰恰是“束手就缚”在现代语境下的积极演绎。
遇到两难困境时,不妨思考:此刻的退让是否为必要策略?就像河流遇到巨石会绕道而行,最终仍奔向大海。生活中的“束手就缚”未必是终点,反而可能成为新篇章的起点。关键在于保持清醒认知,知道何时该握紧拳头,何时该松开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