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shǒu jiù bì
成语解释:同“束手待毙”。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繁体字形:束手就斃
英文翻译: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毙:1.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毙命。击毙。牲畜倒毙。2.枪毙:昨天毙了一个抢劫杀人犯。3.仆倒:多行不义必自毙。
“束手就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小明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直接放弃思考,心想“反正我肯定做不出来”,这就是典型的“束手就毙”。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会轻易选择放弃呢?
其实,这种心态往往源于对未知结果的恐惧。假设你第一次学游泳,站在泳池边迟迟不敢下水,心里嘀咕“万一淹死怎么办”。这种过度放大困难的行为,本质上和“束手就毙”是相通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记得有次公司项目遇到技术瓶颈,团队里有人建议“干脆砍掉这个功能算了”。但项目经理坚持说:“与其束手就毙,不如把问题拆解成小模块逐个突破。”结果两周后他们真的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早自我设限。
生活中很多突破都发生在“再试一次”之后。就像古人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与其被动等待结局,不如主动创造转机。有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经常说“试试看”的人,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往往比预期高30%以上。这或许说明,行动本身就是打破困局的关键钥匙。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尝试了所有可能性?有没有被想象中的困难吓倒?有时候只要换个角度观察,答案可能就在眼皮底下。毕竟,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是因为苹果砸到头上后没有选择“束手就毙”,而是开始了思考。
说到底,这个成语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心理状态。与其说它是贬义词,不如看作提醒我们保持探索精神的警示灯。当生活抛来难题时,愿我们都能像解开绳结那样,耐心地找到那个关键的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