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huáng bù ān
成语解释: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神不宁
繁体字形:惶惶不安
英文翻译:be on tenterhooks
惶:恐惧:惶恐。惊惶。
惶:恐惧:惶恐。惊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惶惶不安”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像心里揣着一只乱跳的小兔子?比如有人可能会说:“最近公司要裁员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同事们个个惶惶不安,连午饭都吃得心不在焉。”这种场景下,人的焦虑感就像头顶悬着一把摇摇欲坠的剑,让人总想抬头看看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会产生“惶惶不安”的情绪呢?其实这背后藏着对未知的恐惧。比如一个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改革,既不知道题型会怎么变,又担心自己复习的方向不对,这种“不确定感”就像踩在薄冰上,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那怎么缓解这种不安呢?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就像半夜听到家里有异响,与其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不如直接开灯检查。工作中遇到项目危机时,与其反复猜测领导会不会批评自己,不如主动列出解决方案去沟通。行动本身就像给心里的迷雾开了盏灯——看清了路,自然就走得稳了。
有意思的是,惶惶不安未必全是坏事。我观察到,适度的焦虑反而能让人更敏锐。比如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保持警觉,反而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这就像走钢丝的人,适度的紧张能让他们更专注脚下的每一步。
换个角度看,惶惶不安其实是人类进化留下的“生存技能”。远古祖先如果对风吹草动毫无警觉,可能早就成了猛兽的晚餐。只是现代社会里,这种本能有时候会“用力过猛”。试着把这种情绪想象成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收到暴雨预警时,带把伞出门就好,没必要因为担心被淋湿而整天不出门。
最后想说,与其和惶惶不安较劲,不如学会和它共处。就像冲浪者不会试图压平海浪,而是借着浪的起伏滑向更远的地方。当不确定感再次袭来时,不妨对自己说:“这不过是生活大海里的一朵小浪花,划过去就能看见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