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ān nòng shì fēi
成语解释: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引起纠纷
繁体字形:搬弄是非
英文翻译:sow discord
搬:1.移动物体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搬运。搬砖。把保险柜搬走。把小说里的故事搬到舞台上。2.迁移:搬迁。搬家。他家是从南城搬来的。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哎呦喂,说到“搬弄是非”这成语,咱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办公室里的老王,总爱在同事之间传些“听说小李说你这方案不行”之类的闲话,结果小李一脸懵:“我啥时候说过这话?”——这不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挑拨关系”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总有人喜欢搬弄是非啊?”嘿,说白了,有些人就是闲得慌,或者想靠制造矛盾给自己刷存在感。就像村口大妈传八卦,添油加醋说谁家吵架了,结果人家只是嗓门大了点,根本没那回事。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过年聚餐时,表弟偷偷跟二姑说:“三叔说你做的红烧肉太咸了。”可三叔压根没提过这茬儿,结果二姑气得直接摔了筷子。你看,一句谎话就能让全家气氛降到冰点,这杀伤力堪比“核弹级误会”啊!
那怎么判断别人是不是在搬弄是非呢?教大家个绝招:但凡听到“某某说你怎么怎么样”,先别急着上火,直接找当事人问清楚。十次有九次你会发现,那些话早就被中间商赚了“谣言差价”了。
要我说啊,现在这年头大家都聪明着呢。你瞅瞅朋友圈那些假消息,刚传出来就有人甩截图辟谣。所以说嘛,搬弄是非这招越来越不好使了,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不是白说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自己也得长点心眼。就像上次邻居张阿姨跟我说“楼下小卖部涨价了”,结果我亲自去看发现根本没变。这种“随口一传”的毛病,搞不好自己就成了谣言链条里的一环,你说冤不冤?
说到底,老祖宗造出“搬弄是非”这词儿真是有先见之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咱们更得学会“让子弹飞一会儿”。记住咯,遇到是非先别站队,多问几个为什么,保准能少踩很多坑。这道理,就跟吃火锅要涮熟了再吃一样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