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àng zòng bù jī
成语解释:谓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晋书·外戚传·王濛》:“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受约束
繁体字形:放縱不羈
英文翻译:uninhibited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纵:[zòng]1.放:纵虎归山。纵火。2.放任;不拘束:放纵。纵目四望。纵情。纵观全局。3.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纵身。4.即使:纵然。纵使。纵令。5.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纵横交错。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贯。纵深。6.起皱纹:纵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纵了。7.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zǒng]急遽的样子:“丧事欲其纵纵尔”。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羁:1.马笼头:无羁之马。2.拘束;束缚:羁押。放荡不羁。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羁留。羁旅。
提起“放纵不羁”,很多人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浪子形象——他们大口喝酒、仗剑天涯,看似活得潇洒,但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逻辑?
举个例子: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这种蔑视权贵的姿态是否算放纵不羁?表面看是狂放任性,但换个角度想,正是这种不受世俗规则约束的个性,让他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绝句。放纵不羁的人往往在突破常规中创造出独特价值。
有人可能会问:放纵不羁和叛逆有什么区别?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摇滚青年留着爆炸头在街头弹唱,看似叛逆,实则是在用夸张的外在表达突破时代的渴望。真正的放纵不羁并非刻意对抗,而是像山间野马般自然——既保持奔跑的野性,又不会故意去撞围墙。
现代职场中也能见到这类特质的影子。比如某科技公司允许程序员穿着拖鞋上班、自由安排工作时间,结果产品迭代速度反而提升30%。这种管理模式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把“不羁”转化为创新燃料。当规则与个性形成动态平衡,看似放纵的环境反而能激发生产力。
不过要注意的是,放纵不羁就像辣椒——适量提味,过量伤身。北宋词人柳永混迹青楼、纵情声色,虽然留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佳句,但也因过度放浪耽误仕途。这提醒我们:追求自由的同时,仍需守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底线。
从个人观察来看,当代年轻人更懂得驾驭这种特质。他们可能在周末化身极限运动爱好者,但工作日依然高效完成KPI;白天是严谨的会计师,晚上变身脱口秀演员。这种“可收可放”的智慧,让放纵不羁不再是危险标签,而成为多元人生的调味剂。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探讨规则与个性的永恒命题。就像风筝需要线才能飞得更高,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毫无章法的横冲直撞,而是在深刻理解边界后的主动选择。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时代都需要几个“放纵不羁”的灵魂——他们用看似出格的方式,替所有人试探着可能性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