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 t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成语出处: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瞞天過海
英文翻译:practise deception
瞒:[mán]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3.闭目的样子。[mén]惭愧的样子。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魔术,但它的本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用看似普通的行为掩盖真实目的,让对方毫无察觉。比如,小明想偷偷给妈妈准备生日惊喜,于是每天放学后借口去图书馆学习,实际上却在同学家练习做蛋糕。妈妈以为他学习认真,完全没想到背后藏着一个甜蜜计划——这就是瞒天过海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瞒天过海的核心是欺骗吗?”其实不完全对。它更像一种策略性的“信息差管理”,关键在于让对方关注表面现象,从而忽略背后的真实动作。比如公司为了推出新产品,前期故意低调研发,却在发布会当天突然公布,让竞争对手措手不及。这种操作并非恶意欺骗,而是通过节奏控制达成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成语的运用远比想象中广泛。记得去年邻居张阿姨总抱怨家里网络慢,结果发现她儿子偷偷升级了路由器,只为给她退休纪念日直播惊喜。这种温暖的“计谋”反而成了家人间的美好回忆。可见,瞒天过海用得好,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创造情感价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策略都有边界。就像厨师做菜,火候太猛会烧焦,火候不足则夹生。工作中我曾见过同事为赶项目进度,隐瞒部分风险信息,虽然短期完成任务,却导致后续更大问题。这提醒我们:运用策略时,保持透明度和责任感才是长远之道。
观察发现,现代社会的“瞒天过海”更多体现在资源整合与时机把握上。比如某科技企业通过收购小型工作室获取关键技术,外界只看到资本动作,却未察觉其技术布局的深意。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智慧,在商业领域尤其值得借鉴。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现象:幼儿园老师常让调皮的孩子当“纪律委员”,孩子为维护新身份主动遵守规则。这种通过角色转换实现行为引导的方法,何尝不是教育版的瞒天过海?可见,只要动机正向,巧妙的方法能让复杂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