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t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边际。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同“无边无际”
繁体字形:漫天過海
英文翻译:All over the world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咱们先拆开看:“瞒天”是蒙蔽天上的眼睛,“过海”则是跨越看似不可能的障碍。合起来就是说,用巧妙的手段掩盖真实意图,最终实现目标。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想给妈妈准备生日惊喜,提前一周假装忘记这个日子,甚至故意说“最近太忙可能没时间过生日了”——结果当天突然拿出礼物和蛋糕,妈妈又惊又喜。这就是典型的“瞒天过海”,通过制造假象达成真实目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说谎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策略性布局。比如某手机品牌开发布会前,故意放出“产品升级不大”的消息,等真机亮相时却带来突破性创新,股价应声上涨3%。这种有计划的信息管理,既避免了过度承诺的风险,又放大了市场惊喜效应,正是商业领域的高级玩法。
再来看历史中的智慧。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曾遇海盗威胁。他命令士兵把火药藏在陶罐里,伪装成腌菜坛子运输,成功骗过检查。当海盗来袭时,这些“腌菜坛”突然变成火器反击,堪称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这种虚实结合的思维,至今仍在商战和人际交往中焕发着生命力。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应用中存在道德边界。我曾见过创业者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夸大用户数据融资,虽然短期内获得投资,但最终因数据造假被曝光。这提醒我们:策略性隐瞒和恶意欺骗之间,隔着诚信的底线。就像魔术师变戏法让观众开心是本事,但若用障眼法行骗就是另一回事了。
或许你会好奇:“普通人怎么用好这个智慧?”试着观察超市的促销套路就明白了。某品牌酸奶在保质期前7天,把原价12元的标签换成“买一送一折合6元”,其实这就是原价的75折。但“买赠”的心理暗示让销量翻倍,这种通过重新包装信息来改变消费决策的模式,本质就是现代零售业的“瞒天过海”。
最后说点个人体会:掌握“瞒天过海”的精髓不在于骗术多高明,而在于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把握。就像好导演懂得用预告片吊胃口,聪明人知道何时该隐藏锋芒。但切记,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像河流绕过礁石——既要达到方向,又不能破坏河床的生态。生活中的智慧,终究要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