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g yǒu bù yī
成语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成语出处:《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良莠不一
英文翻译:motley crowd
良:1.好:优良。良好。善良。良药。消化不良。2.善良的人:除暴安良。3.很:良久。用心良苦。获益良多。4.姓。
莠:1.狗尾草。2.比喻品质坏的(人):良莠不齐。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良莠不一”这个词听着有点文绉绉,其实说的就是“好苗子和杂草混着长”的情况。比如小区门口新开的生鲜超市,货架上的苹果有些红润饱满,有些却带着虫眼和淤青,这就是典型的“良莠不一”。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怎么在混杂的事物里挑出好的?
去年公司组织团建时,合作方提供的民宿就上演了现实版案例。推开房门发现,主卧的床品带着阳光晒过的清香,次卧的枕头却泛着霉味。这种服务质量的参差让我明白,遇到良莠不一的状况时,提前做筛选清单特别重要——检查床品、查看消毒记录、确认热水供应时间,这些小细节能帮我们过滤掉大部分“莠草”。
教育培训市场更是重灾区。记得陪表弟选编程课时,十个机构里有八个都在吹嘘“包就业”。这时候核心问题就变成:如何识别真正的好课程?我发现有个简单方法:看他们敢不敢公开往期学员的真实作品。就像买西瓜要拍打听声,选课程要看实际产出,那些只会画大饼的机构,多半是混在好苗子里的杂草。
最近帮老家采购农机具的经历给了我新启发。面对二十多个品牌的收割机,父亲那辈人习惯用“试试就知道”的土办法,而年轻人更相信检测报告。其实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最管用——先看官方认证筛选出合格产品,再实地试机观察操作流畅度,这样双管齐下,良莠不齐的市场里也能挖到宝。
有朋友总抱怨现在短视频内容质量滑坡,我倒觉得这正是“良莠不一”的魅力所在。当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时,我们反而练就了火眼金睛。就像逛古董市场,赝品再多也不妨碍行家找到真迹,关键是要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下次再看到标题党视频,与其生气,不如当成锻炼信息甄别能力的机会。
生活中很多看似麻烦的“良莠混杂”,换个角度就成了成长契机。上周整理老照片时就深有体会:泛黄的照片堆里既有模糊的废片,也藏着带酒窝的童年照。这个过程教会我,面对混杂的事物,耐心比急躁更有力量,细心比速度更重要。毕竟,发现珍珠的过程本身,就是件值得享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