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ǐ bù shèng cí

成语解释: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文章等

繁体字形:理不勝辭

英文翻译:content is no more important than diction

理不胜辞的意思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成语评论

理不胜辞”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文绉绉的学术词汇,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举个例子:小明写了一篇关于环保的演讲稿,通篇用了大量华丽的比喻和排比句,比如“地球是母亲,天空是她的裙摆”,但具体怎么减少塑料污染、如何节约能源,却一笔带过。台下听众听完直摇头:“说得挺美,但到底该咋做?”这种“道理讲不过文采”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理不胜辞”。

问题一:理不胜辞到底指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嘴皮子厉害,但道理站不住脚”。比如有人推销保健品,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用了一堆“纳米科技”“量子能量”的术语,但问到具体原理和实验数据时,却支支吾吾。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话术再高级,内核却是空的。

问题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因为人们容易被表面的“高级感”迷惑。就像某些手机广告,用慢镜头拍水滴落在机身上,配着交响乐,但关于电池续航和系统流畅度却避而不谈。这种“视觉轰炸”的策略,本质就是用形式掩盖内容的不足。

个人观点:我见过不少创业者犯这个错误。他们做PPT时执着于设计动画和3D图表,但商业模式的漏洞却视而不见。这就像给纸房子刷金漆——再好看也经不起风雨。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往往需要抛开包装直面本质。

再举个反例:老张给村民讲解垃圾分类,没用专业术语,就拿着实物演示:“菜叶子埋土里能变肥料,塑料袋埋十年还在。”虽然说话土气,但大家当场就记住了。这说明只要道理够硬,朴实的表达反而更有穿透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看到辞藻华丽的文章或演讲时,不妨问问自己——这里面究竟有多少真东西?形式和内容就像饺子和馅儿,皮太厚反而吃不到肉香。把握这个度,或许就是避免“理不胜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