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wēi xià shí
成语解释:在人家处于危急时向他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陷害人
繁体字形:臨危下石
英文翻译:Stone in danger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临危下石”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会有点陌生。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当别人遇到危险时,不仅不帮忙,反而趁机伤害对方。比如:“公司资金链断裂时,合作伙伴突然撤资还散布谣言,简直是临危下石的典型操作。”这个场景里,落难一方已经岌岌可危,而另一方却选择趁火打劫。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行为?其实背后藏着复杂的人性逻辑。比如职场竞争中,有人发现同事被领导批评,立刻跟着踩一脚来凸显自己;或是朋友遭遇情感危机时,有人假装安慰却偷偷传播隐私。这些行为往往源于利益驱动或心理失衡——当人感受到威胁时,可能会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换取安全感。
但换个角度看,临危下石真的是聪明选择吗?举个反例:某创业团队遇到技术难题时,竞争对手反而主动分享解决方案。结果两家公司后来达成战略合作,市场份额翻倍。这说明在危机中展现善意,往往能打开意想不到的机会窗口。就像老话说的“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的态度选择,可能比平时十年的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成熟的行业,临危下石的行为反而越少。比如医疗行业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同医院会共享资源;科技巨头面对技术瓶颈时,甚至会联合成立研究基金。这说明当集体利益大于个体竞争时,人类本能会趋向协作而非互害——这可能就是文明进步的底层逻辑。
如何避免成为临危下石的人?有个简单的方法:遇到他人困境时先停顿三秒。这三秒足够大脑从“竞争模式”切换到“共情模式”。比如看到同学考试失利,与其嘲笑“早就说你不行”,不如说“这次题目确实超纲了”。语言的力量会像回旋镖,最终塑造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危机时刻都是人性的试金石。选择做递绳子的人还是扔石头的人,本质上是在定义自己要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帮人渡河也是在给自己搭桥”,临危下石的故事或许会慢慢变成历史书里的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