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wēi
  • d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wēi bù dàn

成语解释:临:碰到,面临;惮:畏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沉着

繁体字形:臨危不憚

英文翻译:Not afraid of danger

临危不惮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惮:[dàn]1.怕,畏惧:忌惮。惮服。肆无忌惮。过则不惮改。2.劳苦,因劳成疾:哀我惮人。[dá]震赫,撼动:惮赫(声势浩大)。

成语评论

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临危不惮”?举个例子,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的瞬间。浓烟滚滚、火舌四窜,普通人可能腿都软了,但他们必须保持冷静,快速判断逃生路线。这时候“临危不惮”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不是不害怕,而是知道害怕会影响判断,所以选择专注解决问题。

有人问:“普通人遇险也能做到吗?”去年新闻报道过一位司机在高速爆胎后,一边安抚哭闹的孩子,一边打开双闪、放置警示牌,最后全家安全撤离。这说明临危不惮不是超能力,而是通过日常训练形成的应激反应,就像我们反复练习的火灾演习。

职场中更需要这种特质。比如项目突然被客户叫停,团队成员急得团团转时,有个同事默默整理出数据报表,对照合同条款找到谈判突破口。事后他说:“当时手也在抖,但我知道必须先把情绪装进口袋。”这印证了:临危不惮的关键不在于消除恐惧,而是让理性思维跑赢肾上腺素。

有个有趣的现象:登山者遭遇暴风雪时,经验丰富的人反而会停下脚步喝口热水。他们解释说:“越是紧急越要给自己20秒冷静期。”这让我联想到,所谓“不惮”其实包含着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急吼吼地乱撞不如稳住节奏,就像解题时先读清题目再动笔。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把临危不惮变成了稀缺品。我们总被各种“截止日期”追着跑,微信群里的感叹号都能让人心跳加速。但换个角度想,每次小危机都是练习的机会:快递丢件时先列解决方案再生气,电脑蓝屏时先备份文件再重启。培养这种肌肉记忆,等真正的大风浪来临时,你早就是驾驭情绪的老船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