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成语出处:《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臨危不懼
英文翻译:face danger fearlessly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惧:害怕;恐惧:畏惧。毫无所惧。连我也惧他三分。
什么是真正的临危不惧?举个现实例子:某次地震中,一位老师发现天花板开始掉落时没有尖叫逃离,反而立刻指挥学生躲到课桌下,随后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有人会问:“普通人遇到危险本能会慌张,这种冷静从何而来?”其实临危不惧不是天生技能,而是长期训练和认知积累的结果。
如何理解这种心态的价值?假设你在职场遇到项目突发危机,同事A急得转圈抱怨,同事B却迅速列出三个解决方案。两者的差异恰如老话所说:“水沸时,有人添柴,有人关火。”临危不惧者往往具备将问题“可视化”的能力——把模糊的恐惧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
有个有趣现象值得注意:消防员面对烈火时的沉稳,与新手司机首次处理爆胎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这揭示了一个关键:经验积累能重塑人的应激反应。就像打疫苗会产生抗体,反复接触可控风险的环境会增强心理韧性。我曾参与应急演练培训,发现经过模拟训练的人,在真实意外中的决策速度提升40%以上。
有人质疑:“现代社会需要那么多临危不惧的场景吗?”其实危机形态早已变化。程序员遭遇系统崩溃时的代码修复,家长处理孩子突发高烧时的送医决策,甚至疫情期间普通人做好防护措施,都是当代版的临危不惧。这种品质不再专属于英雄人物,而成为每个理性成年人的生存必修课。
培养这种能力可以从微小处着手。下次遇到电脑突然死机,先深呼吸三次再重启;接到突发加班通知,用五分钟规划任务优先级而非立即焦虑。这些刻意练习就像给大脑安装“应急程序”,当真正的大挑战降临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从容。所谓强者,不过是提前准备好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