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kǒ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sǐ bù kǒng

成语解释:恐:恐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成语出处:西汉·刘秀《新序·义勇》:“吾闻知命之士,见利不动,临死不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胆大志坚

繁体字形:臨死不恐

英文翻译:Dying without fear

临死不恐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恐:1.害怕;畏惧:恐慌。惊恐。有恃无恐。诚惶诚恐。2.使害怕:恐吓。3.恐怕:恐难胜任。他不出席恐有原因。

成语评论

临死不恐”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临危不惧”类似,但更强调面对死亡威胁时的镇定。比如《三国演义》里关羽刮骨疗毒时谈笑风生,现代消防员冲进火场前检查装备的沉稳动作,都算得上“临死不恐”的现实注解。

有人会问:普通人真能做到这种境界吗?其实这份勇气不是凭空出现的。就像老渔民在台风天依然坚持检查渔网,他说:“怕归怕,该做的事总要有人做。”这种朴素的信念往往比豪言壮语更有力量。

我曾在医院见过抗癌十年的患者,化疗时还会给护士讲冷笑话。他告诉我:“恐惧像块黑布,你越挣扎裹得越紧,倒不如省点力气做点实事。”这种黑色幽默里藏着大智慧——当我们不再与恐惧对抗,反而能获得超越恐惧的力量。

当代社会虽少遇生死考验,但每个人都会遇到职场危机或人生低谷。有个程序员朋友在公司裁员潮中主动帮同事修改简历,他说:“饭碗可能会丢,但本事丢不了。”这种从容背后,是对自身价值的清醒认知,也是“临死不恐”精神的现代转化。

观察发现,真正具备这种特质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点:他们更关注“当下能做什么”,而非“未来会怎样”。就像登山者不会一直盯着山顶,而是一步步踩实眼前的岩石。这种聚焦当下的智慧,或许才是应对人生风浪的终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