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jí wú jūn zǐ
成语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事急無君子
英文翻译:No gentleman in a hurry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事急无君子”这句成语听起来有点扎心,但仔细想想还挺真实。上周三早高峰,我亲眼看见西装革履的白领为抢出租车差点打起来,公文包都挤掉了。等他们坐上车才突然意识到失态,隔着车窗互相点头致歉。这种瞬间的失态,不就是成语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紧急时刻就容易丢掉风度?其实这跟大脑的应激机制有关。当人处于高压状态时,大脑会优先调用掌管本能的原始区域,就像电脑突然关闭其他程序保证核心运行。这时候的决策往往偏向"保命要紧",礼仪教养这些需要理性思考的东西自然被暂时搁置。
但事情紧急就注定要变成野蛮人吗?我倒觉得未必。去年台风天,超市里大家排队买物资时,有个老太太主动让孕妇先结账。这说明危急时刻的选择,其实取决于平时的修养积淀。就像消防演练,经常训练的人遇到真火情反而更从容。
现在办公室经常搞的应急演练,本质上就是在培养这种危机素养。我们公司上个月电梯故障演练时,平时爱插队的销售总监主动组织大家有序撤离。可见关键时刻的君子之风,需要日常的刻意练习,就像肌肉记忆一样。
最近看新闻,有个外卖小哥暴雨中扶起摔倒的老人,自己的订单全超时了。记者采访时他说:"订单能重接,良心不能丢。"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它提醒我们:越是紧急时刻,越能照见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底色。那些能在慌乱中保持体面的人,才是真正把教养刻进骨子里的君子。
下次遇到急事手忙脚乱时,不妨做个深呼吸,想象自己正在参加人生直播秀。毕竟在摄像头无处不在的今天,谁知道哪个瞬间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名场面"呢?保持住那份从容,说不定反而能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