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xué qià wén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成语出处:《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见识多
繁体字形:博壆洽聞
英文翻译:be wealthy in knowledge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话说这“博学洽闻”啊,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学问广博、见识丰富。举个栗子,老张虽然是个程序员,但他既能聊量子物理的玄妙,又能掰扯《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隐喻,连菜市场的阿姨都夸他“懂的真多,像个活百科”——这可不就是博学洽闻的典型写照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博学洽闻不就是啥都懂点皮毛吗?和专家有啥区别?”哎您别说,这里头还真有门道。比如隔壁王教授研究唐代服饰三十年,这叫专精;而老张能从唐朝服饰聊到丝绸之路贸易,再串起现代汉服复兴运动,这才是博学洽闻的打开方式。重点不在知识的深度,而在触类旁通的能力。
依我看啊,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博学洽闻反而成了稀缺品。前阵子看到个00后小哥,既能用机器学习预测股票走势,又能手作榫卯结构小板凳,直播时还顺带科普了宋朝家具史。这种跨界贯通的本事,可不比单一领域的专家差劲。说到底,知识的广度就像火锅的汤底,越熬越有味儿。
不过咱也得说句实在话,博学洽闻可不是让你当个“知道分子”。就像我那个爱读《物种起源》的理发师Tony,每次剪头发都能从达尔文进化论聊到客户发际线变化,但你要真问他自然选择的具体机制,他就开始支支吾吾了。所以说啊,广度要建立在靠谱的知识框架上,不能光顾着收集碎片信息。
最后提个醒儿,想修炼博学洽闻的功夫,关键得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儿。就像我家楼下那位七十岁的保安大爷,天天捧着Kindle研究区块链,虽然搞不懂哈希算法,但跟年轻人聊天时总能接得住梗。您瞧,这博学洽闻啊,说到底就是种对世界永不停歇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