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gòu nì xiá
成语解释: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度大
繁体字形:含垢匿瑕
英文翻译:Hidden flaws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垢:1.污秽;肮脏:蓬头垢面。2.脏东西:油垢。牙垢。泥垢。3.耻辱:含垢忍辱。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匿。匿名。匿居深山。匿影藏形。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瑕疵。白璧微瑕。纯洁无瑕。
“含垢匿瑕”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理解起来其实不难。它的意思是包容别人的缺点或问题,不刻意挑剔。比如在职场上,团队里有人偶尔犯错但态度积极,领导选择私下提醒而非当众批评,这就是“含垢匿瑕”的体现——既维护了团队和谐,又给了改进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容忍缺点而不是直接指出?其实,这并非纵容错误,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处理矛盾。比如朋友性格急躁,但你发现她热心助人,这时“抓大放小”反而能让关系更融洽。毕竟人无完人,苛求完美只会让相处变得紧绷。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时,居民们对施工噪音虽有抱怨,但想到未来会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大家便选择暂时忍耐。这种权衡利弊后的包容,既是对现实的接纳,也是对长远目标的坚守。
需要警惕的是,“含垢匿瑕”不等于无底线妥协。比如工作中遇到原则性问题,像数据造假或欺瞒客户,这时候必须明确指正。包容的智慧在于区分“小瑕疵”和“大问题”——前者需要胸怀,后者需要原则。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包容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习惯用放大镜观察他人,却忘了自己同样不完美。学会“含垢匿瑕”,本质上是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寻找平衡点,让善意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下次遇到令你不快的小摩擦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电梯里邻居的孩子吵闹,或许他刚经历糟糕的一天;同事的方案不够周全,可能他正在适应新岗位。用“含垢匿瑕”的心态看待世界,你会发现很多困扰其实源自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