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gòu qì xiá
成语解释: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成语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含垢棄瑕
英文翻译:Unkempt and discard flaws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垢:1.污秽;肮脏:蓬头垢面。2.脏东西:油垢。牙垢。泥垢。3.耻辱:含垢忍辱。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瑕疵。白璧微瑕。纯洁无瑕。
“含垢弃瑕”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讲的是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智慧。举个例子:办公室里的小张总是粗心忘交报表,但主管没有当众批评他,反而私下提醒并教他用待办清单——这种包容缺点、主动解决问题的做法,正是“含垢弃瑕”的现实演绎。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态度?想象小区里新搬来的邻居总在深夜弹钢琴。与其投诉举报,不如带着自制糕点登门沟通:“您琴技真好!就是晚上孩子要早睡…”这种既承认对方优点,又委婉指出问题的方式,往往比针锋相对更能化解矛盾。
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场景。比如孩子考试失误时,父母说“这次没发挥好,但我们看到你每天都认真复习”,远比“这么简单都错”更利于孩子成长。这让我联想到陶器修复的“金缮”工艺——用金粉修补裂缝,让残缺本身成为特色,与成语传达的“包容不完美”理念异曲同工。
职场中的含垢弃瑕更显珍贵。有个创业团队的故事很有意思:当程序员小周写的代码存在漏洞时,技术主管没有换人,而是说“你的算法创新很亮眼,咱们再找个测试伙伴帮你把关”。三年后这个团队开发出了行业领先的AI系统。有时候,给人改进空间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我常在社区调解中看到这样的对比:执着于“必须讨个说法”的当事人,往往陷入长期纠纷;而愿意“吃点小亏”的居民,反而更快重建和睦关系。这或许说明,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才能腾出手拥抱更重要的东西——就像搬家时,与其纠结包装盒的破损,不如确保珍贵瓷器安全抵达新家。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含垢弃瑕”不是要我们容忍原则性问题,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的相处之道。就像登山时不会因为同伴鞋带松了就终止旅程,而是停下来互相系紧鞋带,然后继续欣赏山顶的风景。这种智慧,或许正是快节奏生活中我们需要的缓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