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gòu cáng xiá
成语解释:见“含垢匿瑕”。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含垢藏瑕
英文翻译:Dirty and hidden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垢:1.污秽;肮脏:蓬头垢面。2.脏东西:油垢。牙垢。泥垢。3.耻辱:含垢忍辱。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瑕疵。白璧微瑕。纯洁无瑕。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含垢藏瑕」的情况。比如朋友送的手工陶瓷杯表面有些凹凸,但你还是欣然接受,笑着说「手工的痕迹才有温度」。这种包容不完美的态度,恰恰体现了成语背后「接纳瑕疵」的智慧。
为什么要刻意包容缺点?想象团队合作时,新人同事因为紧张搞砸了汇报,你选择先肯定他的创意而非指责失误。这种做法不仅能缓解尴尬,反而可能激发出更多改进动力——毕竟,没有人能在绝对完美的环境中成长。
我曾在社区活动中见过真实案例。有位退休教师组建合唱团,成员唱歌常跑调,她却说:「跑调是暂时的,热情才是永恒的」。三年后这群「业余选手」居然登上了市文化节的舞台。这种化瑕疵为特色的过程,比单纯追求「零失误」更有生命力。
包容是否等于纵容?这里需要区分主动接纳与被动妥协。就像收藏古董的人,既不会因为瓷器的冰裂纹而否定其价值,也不会故意摔碎器物来制造残缺美。关键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寻找平衡点。
当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短视频平台充斥着精修过的完美形象,反而让人际交往变得小心翼翼。当我们学会用「含垢藏瑕」的视角看待世界,或许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也更能欣赏他人真实的样子。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不是教人无视问题,而是提供另一种思考维度。就像修补瓷器用的金缮工艺,裂缝处的金线反而让器物焕发新生。如何在坚持标准与保持弹性之间找到支点,或许正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