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è gǒu mǎ
成语解释: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聲色狗馬
英文翻译:be addicted to the pleasures of song and women , hunting and racing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声色狗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迷于享乐、纵情欲望的生活方式,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古代贵族家中夜夜笙歌,宾客们饮酒作乐、观赏舞姬,院子里跑着名贵犬马,主人却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这便是典型的“沉溺声色狗马,忘却民生根本”。
有人可能会问:成语里的“狗马”为什么和享乐有关?其实古人驯养猎犬、赛马本就属于奢侈娱乐,就像现代人收集跑车或限量球鞋。比如《史记》记载秦始皇“收四海名犬,聚天下良驹”,背后暗含的正是权力与欲望的失控。
再举个职场例子:某公司高管白天开会决策,晚上流连会所打牌喝酒,周末忙着参加赛马俱乐部活动。董事会评价他“陷于声色狗马”,最终因精力分散导致项目亏损。这里成语不仅描述行为,更点出了享乐与责任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并非全盘否定娱乐。我曾在博物馆看到清代文人书画,他们既赏戏曲养鸟雀,也创作出传世佳作。关键在“度”的把握——当声色犬马从生活调剂变成人生主轴,就像手机从工具变成“主人”,这才值得警惕。
现代社会用这个成语时,可以更灵活。比如形容熬夜刷短视频的年轻人:“抱着手机声色犬马到凌晨三点”,既保留成语内核,又赋予时代新意。这种古今交融的用法,反而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有人疑惑:普通人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夸张?其实重点在对比感。就像说“每天奶茶炸鸡”是生活习惯,但若加上“房贷不管、工作敷衍,只顾奶茶炸鸡”,就有了“声色犬马”的讽刺意味。成语的杀伤力,往往来自行为与身份的错位。
从个人观察看,当代“声色狗马”正以新形态蔓延。有人透支信用卡买游戏皮肤,有人为直播打赏挪用公款,表面看没有歌舞犬马,但内核仍是欲望失控。或许我们更需要思考: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如何让“享乐”不变成吞噬生活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