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è huò lì
成语解释: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成语出处:《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聲色貨利
英文翻译:at the turn of seasons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货:1.货币;钱:通货。2.货物;商品:百货。南货。订货。销货。货真价实。奇货可居。商店来了一批货。3.指人(骂人的话):笨货。蠢货。好吃懒做的货。4.出卖:货卖。5.姓。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声色货利这个词,听起来像是古代文人的"防沉迷提示"。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沉迷诗酒玩乐,贾政摇头叹气:"声色货利,终非长久之计。"但现实中,我们谁没在深夜刷短视频时暗下决心"明天一定早睡"?
某互联网公司总监张峰的故事很有意思。他曾经连续三年每天工作16小时,开着保时捷却总错过孩子家长会。有次女儿问他"爸爸你的办公室比我家还大吗",这句话让他开始重新思考:我们追逐的究竟是目标本身,还是被社会定义的"成功符号"?
有人问:追求物质享受就错了吗?其实问题不在物质本身。就像手机既能让人沉迷游戏,也能帮助远程问诊。关键在度的把握。王阿姨退休后学插花摄影,用退休金环游世界,这样的"声色货利"反而滋养了晚年生活。
现代职场有个有趣现象:95后求职者把"准点下班"写进简历要求。这或许预示着,新一代正在重新定义成功标准。他们既想要体面薪资,也拒绝为加班费透支健康——这种平衡本身就是对"声色货利"的现代化解法。
咖啡店里常见这样的场景:年轻人端着星巴克敲电脑,朋友圈配文"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这种自我展示的背后,藏着多少真实的快乐?或许当我们不再需要向他人证明什么时,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本身的滋味。
有个朋友把每月收入的20%设为"任性基金",专门用于看话剧、学潜水这些"无用之事"。他说这是给灵魂充电的专项款。这种主动选择的消费,和被动被广告支配的购物狂欢,本质上都是花钱,带来的心灵重量却截然不同。
说到底,声色货利就像川菜里的辣椒——适量提味,过量伤胃。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觉知:此刻的追逐,是发自内心的渴望,还是被外界植入的欲望?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不加班的周末清晨,自然醒时的那个哈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