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u hūn nǎo mèn
成语解释:犹言头昏脑胀。
成语出处: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頭昬腦悶
英文翻译:feel dizzy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昏: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昏。2.黑暗;模糊:昏暗。昏黄。昏花。天昏地暗。3.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昏庸。昏头昏脑。4.又同“婚”。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闷:[mèn]密闭;不透气:闷葫芦。闷子车。[mēn]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闷热。打开窗户吧,房里太闷了。2.使不透气: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3.不吭声;不声张:闷头儿。闷声不响。4.声音不响亮:他说话闷声闷气的。5.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他整天闷在家里看书。
头昏脑闷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像刚熬完通宵后的状态?比如有人会说:“连续加班三天,现在看电脑屏幕都头昏脑闷,连同事的名字都叫混了。”这时候可能有人想问:头昏脑闷和普通的累有什么区别?其实它更强调身体和思维同时“卡壳”的状态,就像手机同时开了十个软件那样运转不灵。
生活中什么时候容易遇到这种情况?想象一下夏天的地铁早高峰——空调不给力,人群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这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嘟囔:“这闷罐车坐得我头昏脑闷,再不开门真要窒息了。”这种场景是不是立刻让你联想到黏糊糊的衬衫和缺氧的感觉?有趣的是,情绪压力也会引发类似反应,比如考前突击的学生抱着书哀嚎:“公式背得头昏脑闷,现在看英文字母都在跳舞。”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状态能预防吗?我的个人经验是,与其硬扛不如主动调节。上周我试过在连续工作两小时后,特意去窗边看五分钟绿树,那种头昏脑闷的感觉竟然消散大半。这让我想到,古人说的“一张一弛”确实有道理,就像给大脑按下刷新键。
换个角度看,头昏脑闷其实是身体的善意提醒。就像汽车仪表盘的警示灯,它告诉我们该加油或者检修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与其强迫自己继续硬撑,不如停下来喝杯温水,做套肩颈操。毕竟清晰的大脑,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利器。
说到具体应对方法,有个朋友分享过她的妙招:在办公室备着薄荷糖。她说当会议开得头昏脑闷时,含一颗清凉的糖果就像给大脑开了扇天窗。这让我想到,有时候小小的感官刺激,确实能成为打破困局的钥匙。现代人总说要提高效率,或许学会识别和应对头昏脑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效率加速器。
最后想说的是,偶尔头昏脑闷并不可怕,它就像晴空里飘过的乌云,提醒我们注意身心平衡。与其把它当敌人对抗,不如当成老朋友递来的温馨提示。当你能笑着对自己说“这会儿确实有点头昏脑闷,该歇会儿了”,或许就已经找到了与压力共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