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bù kě nài
成语解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形容心情急切
繁体字形:急不可耐
英文翻译:can 't wait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耐:受得住;禁得起:耐烦。耐用。耐火砖。吃苦耐劳。锦纶袜子耐穿。
“急不可耐”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比如你站在高铁站门口,手机显示车还有五分钟发车,但安检队伍一动不动,这时候心里火烧火燎的感觉,就是“急不可耐”——仿佛再多等一秒就要爆炸。这时候如果有人说“别急,改签下一班吧”,你大概会瞪他一眼:“我等不及了!”
有人问:“急不可耐和‘迫不及待’有区别吗?”其实两者像双胞胎,但细微差别在于,“急不可耐”更强调情绪上的煎熬感。比如孩子听说要去游乐园,大清早就抱着家长胳膊摇晃:“现在就走!现在!”这种带着点撒娇的催促,用“急不可耐”更鲜活。
职场里也常见这种状态。上周我同事盯着电脑等甲方反馈,每隔三分钟刷新邮箱,最后直接抄起电话说:“我现在就要确认细节!”这种主动出击算不算好事?我觉得要看场合——紧急事务确实需要推动,但日常工作中过度急切反而容易显得毛躁。
有趣的是,现代科技让“急不可耐”变得更普遍。外卖超时十分钟就忍不住看定位,视频加载转圈两秒就退出刷新,连读书都要用二倍速播放。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等一封信要半个月,那种带着期待的等待,现在反而成了奢侈品。
换个角度看,“急不可耐”有时也是行动力的催化剂。创业者抓住市场空缺迅速推出产品,医生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这些场景里的急切反而创造价值。关键是要像冲浪者那样——既能敏锐捕捉浪潮的推力,又不会被急流卷走方向。
最近朋友分享了个妙招:把“急不可耐”的能量转移到准备工作上。比如等面试通知时先模拟演练,等快递时整理收纳空间。这让我想到,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消除急切,而是给这种情绪找个更有意义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