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ù
  • jiù
  • qi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ù jí bù jiù qióng

成语解释:救:帮助。帮助危急的但不帮助贫穷的

成语出处:余华《活着》:“俗话说是救急不救穷,我啊,只能救你的急,不会救你的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捄急不捄窮

英文翻译:Help the poor

救急不救穷的意思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成语评论

救急不救穷”这句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朋友突然生病住院需要垫付医药费,你二话不说转了钱;但若对方因长期沉迷赌博欠债,你可能会婉拒。这就是“救急”与“救穷”的典型区别——前者是意外困境,后者是惯性依赖。

为什么说“救急”比“救穷”更有意义? 当同事因家人车祸临时需要顶班,你主动帮忙代班,这种及时支援能化解燃眉之急,对方通常也会心怀感激。但若有人月月借钱还信用卡却从不调整消费习惯,持续救济反而会助长惰性,形成“给钱=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

我曾遇到亲戚连续三年借钱交房租,后来发现他完全依赖救济不去找工作。当我改为帮他修改简历、介绍面试机会后,他半年内实现了经济独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帮助应该激活对方的生存能力。

如何判断该“救急”还是“救穷”? 关键看两点:一是困境的突发性,比如天灾导致的房屋修缮;二是对方是否有改变现状的行动。邻居王阿姨家里失火,大家凑钱帮她暂住宾馆,同时她自己联系保险公司、着手装修,这种情况下援助就能发挥最大价值。

现代社会衍生出新的应用场景:网络众筹平台的出现,让“救急”突破了地域限制。去年看到有个山区教师为患白血病的学生发起医疗募捐,三天内筹满20万元,这种精准高效的援助正是“救急”精神的现代延伸。

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强调“不救穷”可能走向冷漠。对于确实缺乏脱贫能力的群体,比如残障人士或孤寡老人,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比个人援助更重要。这提醒我们:成语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既要保持善意,也要守住原则。

下次遇到求助请求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是偶然的意外,还是长期问题的爆发?”答案会帮你做出更清醒的决定。毕竟,善意就像泉水——持续浇灌沙漠会干涸,但滋润即将枯死的树苗,却能收获整片绿荫。

救急不救穷的造句

  1. 造句 不成,救急不救穷,不能给这么多,只给一百斤,给多了就赖着不走了。
  2. 造句 这个很简单,救急不救穷,没钱也?他看病,也?他吃药,事后必须付药费。
  3. 造句 救急不救穷!卫庄不能无原则无限制的支援周家村。
  4. 造句 她一个**,将虎子拉扯大可真是不容易,不论是村里的乡亲,还是娘家的亲戚,这些年虽然多多少少都会帮衬一些,可毕竟救急不救穷,娘俩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辛苦。
  5. 造句 前段时间家里还能陆陆续续收到乡里邻居的一些接济,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如今大哥已经康复,这一非常规进项那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