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xīn
  • liè
  • d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xīn liè dǎn

成语解释:见“惊心破胆”。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恐惧时

繁体字形:驚心裂膽

英文翻译:heart startled and gallbladder broken -- extremely frightened

惊心裂胆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裂:[liè]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裂。破裂。决裂。裂纹。裂开。四分五裂。手冻裂了。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liě]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裂着怀。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成语评论

说到“惊心裂胆”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惊悚电影里的情节——比如主角在漆黑的房间里摸索,突然一只手搭上肩膀,吓得人浑身一颤。但成语本身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深夜独自走山路时,身后传来不明响动,那种惊心裂胆的感觉让我拔腿就跑。”你看,短短一句话是不是瞬间让人代入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惊心动魄”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强烈的心理冲击,但“惊心裂胆”更侧重“恐惧到极点”的情绪,比如描述地震时天花板砸落的瞬间:“整栋楼剧烈摇晃,惊心裂胆的巨响中,人们连尖叫都来不及”。而“惊心动魄”则更多用于扣人心弦的紧张感,比如体育比赛的最后冲刺。

让我分享个真实经历:去年在游乐园坐过山车,当机器升到最高点突然悬停时,全车人屏住呼吸的几秒钟,确实有种惊心裂胆的窒息感。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成语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正是因为它能精准捕捉人类共通的情感。

如果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这个成语,会发现它特别适合描述信息爆炸时代的焦虑。比如打开手机突然看到亲人出事的消息,或是考场上发现漏答整页试题——这些瞬间的恐慌感,用“惊心裂胆”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不过要注意的是,日常交流中不必刻意追求成语堆砌,就像朋友突然从背后吓你时,直接喊“吓死我了”反而更自然。

最后给个小建议:下次写悬疑小说或设计游戏关卡时,不妨试试用“惊心裂胆”作为情绪锚点。比如设计一个密室逃脱环节,当玩家触发机关听到齿轮摩擦声的刹那,配上这个成语作为环境描写,绝对能让读者或玩家肾上腺素飙升。语言就像调色盘,用对了成语,平凡的场景也能画出惊鸿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