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huò rén xīn
成语解释:扇惑:挑拨引诱。挑拨引诱人的心志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3卷:“又有燃指焚香,刺肤割股,惊骇人目,扇惑人心,不惟饕餮于民,抑且有伤风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迷惑人心
繁体字形:扇惑人心
英文翻译:agitate people by demagogy
扇:[shàn]1.扇子。2.板状或片状的东西:门扇。隔扇。3.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两扇窗子。[shān]1.(用扇子等)摇动生风:扇扇子。2.用手掌打:扇了他一巴掌。
惑:1.疑惑;迷惑:惶惑。大惑不解。智者不惑。2.使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谣言惑众。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扇惑人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味,但放到今天依然适用。举个例子:街边突然有人举着喇叭喊“免费领鸡蛋,先到先得”,人群一窝蜂涌过去,结果发现要填个人信息办信用卡——这就是典型的“扇惑人心”。人们被小利益吸引,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种手段总能成功?”其实关键在于“人性弱点”。比如短视频平台上某些夸张标题:“三天瘦十斤!不运动不节食!”这类内容精准戳中了人们对“捷径”的渴望,哪怕明知不靠谱,还是会有人点进去看。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职场:某主管开会时说“这次裁员名单还没定,但主动加班的人肯定安全”。这种暗示性语言让员工自发内卷,本质上也是通过制造焦虑来操控行为。比起直接命令,模糊的威胁往往更具扇动性。
不过换个角度看,为什么我们总容易被扇惑?或许因为现代社会信息过载,人们更倾向接受简单直白的结论。就像朋友圈转发的养生文章说“某食物致癌”,远比科研论文里“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风险”更容易传播。
个人认为,对抗扇惑人心的最好方法是培养“延迟判断”的习惯。遇到夸张信息时,不妨先问三个问题:消息来源可信吗?数据有依据吗?对我有什么实际影响?上周买菜时听到摊主说“这批菜都是辐射区运来的,明天就禁售了”,我多问了句“哪个辐射区?”,对方立刻语塞,这就是最简单的破局方式。
有趣的是,现在连算法推荐也在利用这种心理。当你连续点击某个类型的新闻,平台会不断推送相似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信息茧房。这种情况下,主动寻找不同观点就像给大脑做体操,能有效打破被单方面扇惑的状态。
下次遇到“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的招牌,不妨观察下是否下周还在继续“最后三天”。这种生活中的小验证,既能避免上当,又能保持清醒认知。毕竟,看清真相后的选择,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