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ù kùn fú wēi
成语解释: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成语出处: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繁体字形:捄困扶危
英文翻译:help the one in need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困:1.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为病所困。想当年当(dàng)无可当,卖无可卖,真把我给困住了。2.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围困:困守。把敌人困在山沟里。3.困难:困苦。困厄。4.疲乏:困乏。困顿。5.疲乏想睡:你困了就先睡。6.睡:困觉。天不早了,快点困吧。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提到“救困扶危”,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场景。其实这个成语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比如,邻居家老人突然生病,你主动帮忙送医院;朋友失业时,你介绍工作机会给他——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不就是在践行“救困扶危”吗?
为什么说救困扶危不只是“高大上”的口号?有人觉得这个词太严肃,像是书本里的道德说教。但仔细想想,疫情期间志愿者给隔离居民送菜、暴雨中陌生人合力推抛锚的车辆,这些真实发生的事都在证明:救困扶危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互助本能。
企业能“救困扶危”吗?当然可以!某地发生地震后,本地超市老板第一时间把库存的矿泉水免费发放给受灾群众;科技公司为残障人士开发无障碍软件,这些商业行为既体现了社会责任,也拉近了品牌与公众的距离。利益与善意并非对立,关键看行动背后的出发点。
我个人认为,救困扶危这个品质之所以珍贵,恰恰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帮忙”。它包含着对他人困境的敏锐觉察、快速反应,以及不计较得失的付出。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时不考虑奖金,医生抢救病人时不计算加班费,这种发自内心的行动力,才是社会良性运转的粘合剂。
国际援助算不算救困扶危?当中国医疗队奔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当各国科学家共享疫苗研发数据时,这种跨越国界的支援正是成语精神的现代延伸。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每个参与者都具备救困扶危的胸怀。
下次看到路边有人自行车链条脱落,别犹豫上前搭把手;听说同事遇到工作难题,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些微小的善意积累起来,就能让“救困扶危”从四字成语变成温暖的生活日常。毕竟,谁都有可能成为需要帮助的人,也都有机会成为伸出援手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