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kùn fú wēi
成语解释: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濟困扶危
英文翻译:help the one in need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困:1.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为病所困。想当年当(dàng)无可当,卖无可卖,真把我给困住了。2.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围困:困守。把敌人困在山沟里。3.困难:困苦。困厄。4.疲乏:困乏。困顿。5.疲乏想睡:你困了就先睡。6.睡:困觉。天不早了,快点困吧。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济困扶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意思特别实在——简单来说就是“帮人一把,救个急”。比如老张家的包子铺突然被暴雨淹了,街坊邻居连夜帮他清理店面、重做招牌,第二天包子铺照常营业。这种自发行动,不就是典型的“济困扶危”吗?
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济困扶危”?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有社保、有公益组织,个人还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吗?其实,再完善的制度也可能存在“缝隙”。比如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给独居老人送菜送药,这些“非标准化”的帮助恰恰补上了系统的短板。济困扶危从来不是“替代制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传递。
记得去年台风天,我看到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陷进积水里,几个路人二话不说上前帮他推车。小哥急着送单,连声道谢后冒雨离开。这种微小却及时的行动,比任何口号都更能体现“济困扶危”的本质——它不需要惊天动地,重要的是那份“看见他人需要”的敏感。
帮助别人会不会变成负担?很多人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反而帮倒忙。其实济困扶危讲究“力所能及”。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顺手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甚至只是帮迷路的游客指个方向,都是日常化的善意表达。关键不在于做了多大事,而在于是否保持对周遭的关怀。
我曾在山区见过这样的场景:村里唯一的小学缺图书,城里几个大学生用业余时间整理出200本二手书寄过去。书籍不算崭新,但孩子们收到时欢呼雀跃的样子,让我突然明白——济困扶危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事不关己”的冷漠,让资源以最质朴的方式流动起来。
数字化时代的新形态如今“济困扶危”有了更多可能性。有人通过社交媒体为病患筹集医药费,有人开发App帮助视障人士识别物品,还有人在线上分享应急知识。这些创新方式证明,善意可以突破物理界限,用技术手段放大温暖效应。
说到底,无论是传统方式还是现代手段,济困扶危始终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愿意为陌生人的困境多停留三秒钟?这种选择,既塑造着个体的生命重量,也决定着社会的文明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