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ú qì tūn lù

成语解释: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修道

繁体字形:服氣吞露

英文翻译:Take Qi and swallow dew

服气吞露的意思

服:[fú]1.衣服;衣裳:制服。便服。2.丧服:有服在身。3.穿(衣服):服丧。4.吃(药):服药。内服。每次服三片。5.担任(职务);承当(义务或刑罚):服刑。服兵役。6.承认;服从;信服:服输。心服口服。你有道理,我算服了你了。7.使信服:服众。以理服人。8.适应:不服水土。9.姓。[fù]用于中药;剂:一服药。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成语评论

服气吞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一种“靠自然气息和露水生存”的状态,最早用来描述道家修炼者远离尘世、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说:“老王退休后搬到山里住,每天种菜养花,过得像个服气吞露的隐士。”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当然可以!现代人虽然不用真的喝露水,但遇到需要忍耐和克制的场景时,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比如同事小李为了完成项目,连续一个月加班到深夜,午饭就啃个面包,大家开玩笑说他“服气吞露搞研发”,反而透着一股苦中作乐的劲儿。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古人会用“服气吞露”来形容修炼?其实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就像现在年轻人说的“躺平”,表面看是消极,实则是用最低消耗保持内心平静。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依然能保持内心节奏的人。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新手妈妈小王刚休完产假,既要工作又要带娃,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朋友们心疼她却帮不上忙,只能感叹她这是“现代版服气吞露”。你看,成语用好了,既能准确表达处境,又带着几分黑色幽默。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人的坚韧,但也要注意使用场景。比如对正在减肥的朋友说“你真是服气吞露”,可能让人误会你在讽刺人家吃得少。语言就像调味料,用对了增色,用错了反倒坏事。

最后分享个观察:我发现那些真正能“服气吞露”的人,往往不是硬撑,而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撑。就像登山者忍饥挨饿攀登高峰,支撑他们的是对顶峰的向往。生活中的“服气吞露”,或许就是找到值得坚持的目标后,自然而然产生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