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tūn dǒu niú
成语解释: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气吞斗牛
英文翻译:Gas swallowing bullfight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斗:[dòu]1.对打:斗殴。战斗。2.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对准,凑近:斗眼。5.古同“逗”,逗引。[dǒu]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陡”,高耸的样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陡”,突然。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气吞斗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气势极其宏大,仿佛能一口吞下天上的星斗。比如《三国演义》里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曹军,就可以说:“张飞横矛立马,气吞斗牛,竟凭一人之力镇住千军万马。”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斗牛’这个词?”其实这里的“斗”和“牛”指的是北斗星和牵牛星,古人用它们代指浩瀚的星空。比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就是用星宿来烘托天地辽阔。成语把这种宇宙级的意象和人的气魄结合起来,画面感瞬间拉满。
放到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逆风翻盘,可以说:“最后一局他眼神如炬,气吞斗牛的架势让对手未战先怯。”这种表达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让拼搏精神跃然纸上。
有趣的是,我发现“气吞斗牛”和“虚张声势”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比如有人为了谈合作刻意抬高音量、拍桌子瞪眼,表面看着气势汹汹,但若没有真才实学支撑,反而容易露怯。真正的气魄应该是像黄河壶口瀑布那样,看似平静的水流下蕴藏着万钧之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普通人能拥有“气吞斗牛”的气场吗?我认为关键在于“信”——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对目标的信念。就像刚毕业的实习生站在行业大佬面前,如果能条理清晰地说出创新方案,那份专注与笃定,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气吞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