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ǎi
  • h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bù gǎi huǐ

成语解释: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形容极其顽固;坚持错误。

成语出处: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死不改悔

英文翻译:refuse to repent

死不改悔的意思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改:1.改变;更改:改口。改名。改朝换代。几年之间,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2.修改:改文章。这扇门太大,得往小里改一改。3.改正:改邪归正。有错误一定要改。4.姓。

悔:1.觉悟到自己过去做得不对:后悔。悔过。2.古指灾祸。

成语评论

死不改悔”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明知错误却拒绝调整。比如,同事小张总爱在团队会议上打断别人发言,大家多次提醒他“讨论需要互相尊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有人问:“为什么他明知这样影响效率,却死不改变?”或许是因为他把“坚持自我”等同于“有主见”,混淆了固执与原则的界限。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报考某个专业,哪怕孩子反复表达抵触情绪,家长仍坚持“这是为你好”;再比如有人习惯熬夜刷手机,明知危害健康,却用“一天就熬这一次”自我安慰。这时我们不禁思考:这种“死不改悔”的背后,到底是缺乏反思能力,还是害怕面对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我曾遇到一位坚持用手写记账的邻居,即便子女买了记账软件手把手教学,他仍说“纸笔更可靠”。直到某次算错家庭开支导致纠纷,他才承认电子工具确实能减少失误。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适当的坚持是优点,但封闭接纳新事物的心态,可能让人错失更优解。就像老式怀表虽然精美,却无法像智能手表那样预警心率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死不改悔”与“坚守信念”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盲目拒绝外界信息,后者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比如科学家面对质疑时反复验证实验数据,这是对真理的坚持;但若拒绝查看任何反对证据,就变成了固步自封。二者的分水岭在于是否保持开放的心态与验证的勇气。

观察身边那些成功调整行为的人,往往会经历“认知松动-尝试改变-获得正反馈”的链条。就像戒烟者最初觉得“少抽一根没意义”,但当体检测出肺功能改善时,戒断动力就会显著增强。这说明改变需要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死不改悔”的状态,也许只是尚未找到足够触动转变的契机。

风吹动树枝时,柔韧的柳条随风摇摆,坚硬的枯枝却容易被折断。这个自然现象或许能给我们启示: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保有适时调整的弹性,比固执地维持原状更能适应环境。下次遇到想坚持己见的情况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还是惯性思维下的条件反射?

死不改悔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反动分子作恶多端,死不改悔。
  2. 造句 这些顽固不化的犯罪分子,真是死不改悔。
  3. 造句 法官宣布他是一个死不改悔的恶棍.
  4. 造句 孟获:可去甲A或甲B当足球队教练,屡战屡败,还死不改悔,不过失败七次后就要下课了。
  5. 造句 他死不改悔的态度真令人生气.
  6. 造句 你到现在还要撒谎,真是死不改悔。
  7. 造句 而不久后当鲁迪内又入一球时,他再次死不改悔地宣称鲁迪内攻入了在联赛中的第10粒入球。
  8. 造句 瞧那家子死不改悔的异教徒,一定会受到天主的惩罚。
  9. 造句 他讲得那么动人,就连死不改悔的罪犯听了也会跪下来,痛哭流涕,诚心忏悔.
  10. 造句 判决书早已公布于世,贵行竟然仍然死不改悔,无理强辩,这难道就是所谓国际银行的做法吗?这样的银行能让客户受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