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n liú qià bèi
成语解释:同“汗流浃背”。
成语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繁体字形:汗流洽背
英文翻译:streaming with sweat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夏日的午后,小明在仓库帮父母搬货。纸箱堆得比人还高,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他刚搬完第三趟,突然发现衬衫背后深了一大片,连头发都黏在脖子上。这时候妈妈递来冰水说:“看你汗流浃背的,歇会儿再干。”这句话让他联想到成语的具象画面——汗水不只是额头滴落,更是浸透衣衫的持久劳动。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体力劳动吗?其实不然。上周公司临时接到项目,整个团队对着电脑改方案到凌晨三点。办公室空调坏了,小林的键盘上都沾着汗珠,同事打趣说:“咱们这是脑力版的汗流浃背啊。”这说明高压状态下的专注投入,同样适用这个成语。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带有负面色彩。记得有次社区组织老人学手机操作,七十岁的王奶奶握着触屏机,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十分钟不敢点,急得鼻尖冒汗。志愿者安慰她:“您别紧张,就当是新时代的汗流浃背。”在场的人都笑了——原来面对全新挑战时的认真劲头,同样值得用这个成语来赞美。
个人观察发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改变,“汗流浃背”的场景正在迁移。以前多出现在田间地头,现在可能在健身房划船机上,在急诊室抢救台边,甚至是在直播镜头前试吃超辣火锅的主播身上。这种变化恰恰说明,人类为达成目标付出的真实努力,永远需要生动的表达方式。
下次遇到快递员顶着暴雨送货上门,或是看见孩子反复练习钢琴指法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描述他们的状态。它像块老怀表,在新时代依然能准确记录那些闪着光的时间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