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liú
  • qi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n liú qià yī

成语解释: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繁体字形:汗流洽衣

英文翻译:Sweat and clothing

汗流洽衣的意思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成语评论

“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我们先看段真实场景:张师傅在工地搬了三个小时水泥,灰扑扑的工作服后背全被汗水浸成了深灰色,同事老李打趣道:“你这真是汗流浃背的模范代言人啊!”这里既描绘了体力劳动的艰辛,又用调侃语气冲淡了沉重感。

有人会问:现在办公室白领也用得上这个成语吗?上周三公司中央空调故障,市场部小王在密闭会议室里连续做了两小时提案报告,西装内衬完全湿透,会后他自嘲说:“今天这份PPT真是用汗流浃背换来的。”这说明成语不仅能描述体力消耗,同样适用于高压状态下的精神劳动。

这个成语有没有年轻化的使用场景?刚结束中考的晓晨在班级群里分享:“数学最后那道几何题让我考场上直接汗流浃背,笔杆子都快捏断了!”新一代用网络化的表达,让传统成语焕发新活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法常配合夸张语气,更多是情绪表达而非字面描述。

观察发现,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包容性。上周参加马拉松时,看到补给站志愿者给参赛者递水时说的:“别急着加速,看看你这汗流浃背的架势,先补点电解质。”这种关怀式的提醒,让成语在运动场景中发挥了既形象又温暖的表达效果。

在快餐店偶遇外卖小哥擦着汗等餐时,听见店家老板娘嘱咐:“箱子里的冰袋多垫两层,这大热天跑单可别跑得汗流浃背把饭菜闷坏了。”市井生活中的自然运用,恰恰印证了成语扎根于日常对话的顽强生命力。语言就像活水,总是在流动中保持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