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n
  • bèi
  • jiǎ
  • jiàng
  • sh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成语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繁体字形: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英文翻译:The saddle does not leave the horse's back, the armor does not leave the general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的意思

鞍:放在骡马等牲口背上承受重量或供人骑坐的器具。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遭受。6.古同“”,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遭受。6.古同“”,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将:[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成语评论

哎哟,这个“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的成语,乍一听像古代打仗的标配装备,但说白了,它其实是在说一种“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举个栗子啊,比如你是个外卖小哥,电瓶车钥匙永远别在裤腰带上,手机支架时刻卡在车头——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鞍不离马背”嘛!

等等,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问题? 说白了,就是强调“时刻准备着”的重要性。古人打仗时,将军的盔甲不脱、战马的鞍子不卸,为的就是敌人突然偷袭能立马抄家伙干架。换成现在,就像程序员电脑不离身、设计师平板随身带,随时应对老板的“突发需求”(懂的都懂)。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是个宝妈,包里永远装着尿布湿巾小零食,娃一哭就能三秒内掏出“救命神器”——这不就是生活版的“甲不离将身”?甭管用不用得上,有备无患才是硬道理

那为啥非要用打仗的比喻呢? 我估摸着啊,古人用这种血呼啦的战场场景,比咱们现在说什么“应急预案”可带劲多了。你想啊,将军要是卸了盔甲喝大酒,敌人一来直接凉凉;咱们要是手机没电还遇上紧急会议,那场面也够喝一壶的。

不过说句实在话,现在人虽然不用真刀真枪干仗,但这种“备战状态”在职场里可太常见了。比如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手机里永远存着十个备用选题,半夜热点一爆,爬起来就能蹭流量——这不就是新媒体人的“鞍甲哲学”?

最后插播个冷知识:这成语还有个近亲叫“枕戈待旦”,都是说保持警惕的状态。不过要我说啊,“鞍甲”更强调装备随身带,而“枕戈”更偏向心理上的准备。下次遇到需要随时待命的情况,不妨念叨句“鞍不离马背”,保准比喝咖啡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