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nián zhī hòu
成语解释:人的寿命少有超过百岁的;故以百岁为死的代称。死的讳称。
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死亡的婉转说法
繁体字形:百年之后
英文翻译:when one has passed away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哎哟喂,您说这“百年之后”到底是个啥概念?说白了,它就是形容时间跨度贼长,长到咱们这辈子可能都见不着结果的事儿。比方说现在大伙儿都在聊人工智能,有人就嘀咕:“现在搞这些算法模型,百年之后说不定连人类自己都得靠机器教咱认字儿了!”您瞅瞅,这话既带着对未来的脑洞,又暗戳戳提醒咱——有些改变得用“龟速”才能看见全貌。
话说回来,为啥非要用“百年之后”这种词儿呢?嘿,您猜怎么着?它其实是个“时间滤镜”。比如最近总有人说要保护古建筑,网友就调侃:“现在拆得欢,百年之后子孙后代旅游只能看3D投影复原图喽!”这话表面看着悲观,实则是在敲黑板:有些选择一旦做了,后果可是连后悔药都没地儿买。
您要问这成语跟咱普通人有啥关系?我跟您唠个实在的。前阵子我二舅非要在老家种银杏树,村里人都笑他傻:“这树没三十年成不了材!”您猜我二舅咋回?他蹲田埂上吧嗒口旱烟:“百年之后,说不定这儿就成网红打卡地了。”要我说啊,这老爷子才是活得通透——有些事本来就不是为当下准备的,就像酿酒,时间才是最好的配方。
不过话分两头说,有人觉得“百年之后”听着就丧气。好比现在年轻人聊买房,总有人泼冷水:“现在背三十年房贷,百年之后这房子指不定归谁呢!”要我说这纯粹是抬杠。您想想,三十年前谁料到现在能手机支付?同理,百年后的世界保不齐早解决住房问题了。所以啊,别被时间长度吓住,该努力还得卯劲儿干。
最后跟您掏个心窝子,我祖父那辈人盖的青砖老屋,去年还真被列入了保护名录。您说这事儿玄不玄?当年他们垒墙的时候可没想过“百年之后”会怎样。所以呐,咱们尽管踏实走好眼前的路,剩下的交给时间——它可比咱想象的要讲义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