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
成语解释: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
成语出处: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可分开使用
繁体字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英文翻译:Like the East China Sea, shoubinan mountain
福:1.幸福;福气(跟“祸”相对):福利。享福。造福。2.旧时妇女行“万福”礼:福了一福。3.(Fú)指福建:福橘。4.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寿:1.活得岁数大;长命:福寿。人寿年丰。2.年岁;生命:长寿。寿命。3.寿辰:做寿。寿面。4.祝人寿辰。5.婉辞,生前预备的;装殓死人的:寿材。寿衣。6.姓。
比: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两个成语,常被用来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但具体该怎么用?举个例子:过年时,小明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这种场景化的运用,既符合传统习俗,又让祝福显得生动具体。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东海和南山作比喻?”其实这和古代地理认知有关。东海广阔无垠,南山(通常指终南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比如《诗经》里就有“如南山之寿”的说法,可见这种比喻自古就扎根在文化土壤里。
现代人还适合用这些老成语吗?举个职场例子:部门给退休的老领导送纪念册,扉页写着“感谢您多年奉献,愿您福如东海,退休生活寿比南山”。这种场合用传统祝福语,反而比直白的“健康快乐”更有文化厚重感。
有趣的是,年轻人开始创造新玩法。朋友间生日调侃:“祝你奶茶自由福如东海,熬夜修仙寿比南山!”这种幽默改编虽不严谨,却让老词焕发新活力。个人觉得,只要用对场合,传统祝福语完全可以和现代生活无缝对接。
再看个反面案例:某保健品广告生硬插入“福寿双全,东海南山”,消费者反而觉得虚假。这说明成语运用要避免套路化。与其堆砌华丽辞藻,不如像邻居张阿姨那样实在:“老爷子八十了还天天晨跑,这才是真正的寿比南山!”
观察发现,这些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意象可视化”。当人们说“寿比南山”,脑海里会自动浮现苍翠青山,这种画面感是“长命百岁”替代不了的。或许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用自然万物作比喻,让祝福变得可触可感。
最后分享个暖心故事:社区志愿者为独居老人过生日,手写贺卡上工整写着“福寿安康”。老人抹着眼泪说:“几十年没人给我写过这种老话了。”这个细节提醒我们:有些文化密码,始终承载着最真挚的情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