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shā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shān zhī yù

成语解释: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极珍贵的东西

繁体字形:荆山之玉

英文翻译:precious

荆山之玉的意思

荆: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成语评论

荆山之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趣。相传古代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两位君王,却被当成石头砍了双脚。直到第三位君王命人打磨,才露出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时候你可能想问: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曲折的故事来比喻珍宝?其实它想表达的是——真正珍贵的东西,往往需要时间和慧眼才能被发现。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科技公司面试时拒绝了简历普通的求职者,后来发现这人竟是某开源项目的核心开发者。这和卞和献玉的故事异曲同工,都在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或许有人好奇,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古老的智慧吗?看看那些被低估的初创公司,或者藏在老城区的手艺人,答案不言而喻。

有个细节常被忽略:卞和两次被误解依然坚持献玉,这让我想到现代人的自我价值认定。就像朋友小张,他写的网络小说三年无人问津,最近却突然被出版社看中。这不禁让人思考: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块“石头”时,或许只是还没遇到会打磨的人,或者需要更久的时间沉淀。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解释家庭教育中的现象。邻居王阿姨总抱怨儿子学习成绩普通,却忽略了他组织班级活动的领导才能。这就像拿着玉料却只盯着石皮看,反而错过了真正的闪光点。生活中这样的“认知盲区”其实无处不在。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在职场或生活中感到被低估时,是选择继续坚持还是改变方向?我的看法是,既要像卞和那样相信自己的价值,也要学会用更有效的方式展现光芒。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除了等待伯乐,我们还能主动擦亮自己的“玉面”。

荆山之玉的造句

  1. 造句 南社可谓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整齐,如今,南社后裔精英遍布海内外。
  2. 造句 我们身边,“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的大有人在。
  3. 造句 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
  4. 造句 孙磊说,有了这些淤青和数据,自己就有了怀抱荆山之玉、手握灵蛇之珠的感觉。
  5. 造句 古有“惟楚有材”、“荆山之玉”、“三顾茅庐”的成语,以示荆楚人杰地灵、江汉育才储贤的自豪(或他誉)。
  6. 造句 “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7. 造句 荆山之玉,谁人不爱,他们这么做也很正常,只不过到时候,肯定会碰一鼻子灰。
  8. 造句 九州俊彦,外邦华裔,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少长咸集于丘成桐麾下,为中华数学的振兴共同努力。
  9. 造句 中部六省潜龙在渊,蓄势而发,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进入了发展黄金期。
  10. 造句 他认为“之所以认为和氏璧是桠溪荆山之玉,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一定考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