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fà yáng kuáng
成语解释: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成语出处:《隋书·杨伯丑传》:“于是被发阳狂,游行市里,形体垢秽,未尝栉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被发阳狂
英文翻译:Be sexed
被:[bèi]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pī]古同“披”,覆盖。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阳: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阳二气。2.太阳;日光:阳光。阳历。阳坡。朝阳。向阳。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4.凸出的:阳文。5.外露的;表面的:阳沟。阳奉阴违。6.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阳宅。阳间。阳寿。7.带正电的:阳电。阳极。8.指男性生殖器。9.姓。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被发阳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字面上看,“被发”是披散头发,“阳狂”则是假装疯癫,合起来指的是故意用夸张的举止掩盖真实意图。比如战国时期的孙膑,被庞涓陷害后装疯卖傻,甚至吃猪粪保命,最终逃过一死——这就是典型的“被发阳狂”。
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其实这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在政治斗争或生死关头,直接反抗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装疯反而能降低对手的警惕。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面对曹爽的试探,他故意把粥洒在衣服上,装作老糊涂,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
现代人虽然不用吃猪粪,但这种“隐藏真实自我”的策略依然存在。比如职场新人被同事抢功,可能会假装不在意,笑着说“没关系,大家一起努力嘛”,心里却在默默提升能力;又或者夫妻吵架时,一方突然转移话题聊晚饭吃什么,避免矛盾升级。这种“选择性装傻”算不算另一种“被发阳狂”?
这么做到底好不好?我觉得要看具体情况。春秋时期的范雎被魏国丞相鞭打后装死,后来成为秦国重臣;但现实中如果总是压抑真实感受,可能会像高压锅一样最终爆发。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护自己,也要在合适的时机表达立场。
有个朋友的故事特别符合这个成语。他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竞争对手天天来办公室转悠。他干脆当着对方的面吃泡面、说打算转行做微商,结果三个月后产品突然上市,打了对手个措手不及。这种“假装躺平,暗中发力”的策略,和古人“被发阳狂”简直异曲同工。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天生具备这种“保护性伪装”的能力。就像变色龙会根据环境变色,我们也会根据处境调整行为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戴着面具生活可能会模糊真实自我。所以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装”,而在于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戴面具,什么时候该摘下来。
下次遇到进退两难的情况时,或许可以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生存智慧不只有正面硬刚这一种解法,暂时的退让和伪装,可能是为了更漂亮的转身。就像暴雨中的竹子,弯腰不是为了认输,而是为了积攒反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