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wài zhī wù
成语解释: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成语出处: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身外之物
英文翻译:external things that are not physically connected with oneself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什么是“身外之物”?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看似重要、但本质上不属于我们生命核心的东西。比如你攒钱买的限量款球鞋,或者社交账号上的粉丝数,这些东西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真的能定义“你是谁”吗?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为了买最新款手机,连续加班三个月。拿到手机后,他兴奋了三天,然后发现同事又换了更贵的型号。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手机带来的快乐,好像还没加班掉的头发持久。这种不断追逐物质的状态,是不是反而让人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有人可能会问:“没有物质基础,谈什么精神追求?”这话没错,但关键在于平衡。老张退休后把积蓄都花在旅行上,别人说他“不会过日子”,他却说:“存折上的数字带不进棺材,但阿尔卑斯山的雪景我能记一辈子。”这种选择,其实是在用身外之物兑换不可替代的人生体验。
最有趣的矛盾点在于:我们常常为了身外之物牺牲健康,又试图用钱买回健康。李姐常年熬夜工作升职加薪,结果年终奖全花在理疗馆。这就像用左手的钱还给右手,不如一开始就握紧双手——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或许才是真正的财富。
个人看来,身外之物最妙的作用是“镜子效应”。通过观察自己对待物质的态度,反而能看清内心需求。上个月我把闲置衣物捐给山区,原本以为会心疼,结果发现腾空的不仅是衣柜——那种轻松感,比购物时刷卡的感觉踏实得多。
下次当你为某个物品焦虑时,试着问自己:如果明天这些东西突然消失,我还会是我吗?答案或许会让你惊讶。毕竟能跟着我们走到生命终点的,从来都不是口袋里的东西,而是心里的光。